过去在关中,婚姻全赖父母之命,媒的之言.娃娃亲特别盛行.父母在娃娃长到十二三岁时,就托媒人给娃订了婚(当地男娃叫"占媳妇"、女娃叫"寻主儿"),娃娃亲一旦订妥,双方就不能随便翻悔.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,娃娃亲愈来愈少.娃娃长大后.自由恋爱,只不过还要有个中间人"介绍"一下.订婚之后,双方商定一个"吉日"准备结婚.男方修整布置新房,女方准备嫁妆.过去结婚,仪式繁琐.迎娶时,男方去7人(6男1女),拉着箱子,提着篮子,内装猪肉5斤,公鸡一只,酒一瓶,红帖一个,到女家后送上红帖,女方以酒席招待.新娘上花车,多由平辈兄长背到车上.鞋不着地,脚不沾土,上路后撒"路帖",(用红帖纸剪成碎片边走边散以之引路),女方家有送女客人,一般视亲戚多少定人数.大多数在40-50人之间.花车到达男家时,先放炮杖,后放鞭炮,再端一碗醋绕花车浇洒一圈,名为避邪.此时新郎出门迎车.新娘下车后由执事人散麦草节于新娘盖头布上,随撒口中随念:"一撒草二撒草,三撒媳妇下了轿""一撒金,二撒银,三撒媳妇进了门".新娘下花车,踩着芦席,由男方嫂子陪送到洞房.然后男方开早饭请亲戚朋友吃臊子面. 中午时分,几声炮响之后,新媳妇在嫂子陪送下,行至堂前,行拜堂礼.一般一拜天地,二拜父母,三拜夫妻,四拜亲戚朋友.拜完一堂即开午扳,以酒菜为主.饭后,新郎新娘进入洞房,由一位能说会道的中年妇女铺床,边铺边说:"铺床铺床,儿孙满堂,先生贵子,后生女郎;福贵双全,永远吉祥." 结婚三天后,新娘要回娘家,称为回门.由新郎陪同,提一篮子20个礼馍.中午吃饭时,嫂子身份的妇女故意刁难新郎,第一碗臊子面做得十分咸,放在新郎面前,老实的端起就吃,再咸也得硬着头皮吃下去,而机灵的便会找话题把这一碗递给岳父.岳父一吃感到很咸便叫女儿端走,嫂子的计谋也就落空了. 吃完饭,村里妇女开始耍女婿.那些嫂子,每人手里拿一草圈往新郎头上套,新郎既要亲热地笑,也要机智地躲.老实的,往往头上套了四五个,这个风俗带有检验新郎是否聪明伶俐的目的。 陕西商务港
|